博导团队建设

作者:时间:2020-10-26点击数:

 

系院教师积极与博士生导师联系,共同组建导师团队,依托博士生导师深厚的技术能力和宽广的资源,为团队建设提供指导意见,对团队项目中的技术难题给予指导,现已跟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常本康、钱芸生、副教授张俊举、张益军,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韩韬、同济大学副教授张志华(导师信息见下表)达成了合作关系,开展了行之有效的工作,其他导师团队也在组建过程中。

姓名

个人简介

研究方向

成果和荣誉

常本康

 

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为物理电子学和光学工程,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性能光电发射材料,可见光、红外和紫外微光器件的研究,承担国防预研基金、演示验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点基金等多项课题;承担国防重点实验室、研究所和军工企业研究项目多项

 

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国人民解放军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三等奖、兵器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多次。申报和获得专利多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200多篇,被SCIEI收录120多篇。著作:多碱光电阴极教材:红外成像阵列与系统;显示技术承担《半导体物理学》、《高级阴极电子学》、《电子发射理论》和《红外成像阵列与系统》的教学任务。

钱芸生

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光电子物理与技术主要研究内容有:微光与红外成像器件与系统及相关测试技术,原位测试与分析,光电测试,图像处理和仿真等

目前在研的有国防973子专题、国防预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横向开发科研项目等科研项目,其中,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有:×××关键技术研究,国防预研项目,60万,项目负责人×××评测方法研究,国防973子专题,100万,项目负责人高性能×××研究,国防重点预研项目,120万,项目第二负责人×××理论研究,国防973子专题,140万,主要参加者变掺杂GaAs光电阴极掺杂结构设计与量子效率理论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8万,主要参加者 NEA GaN光电发射机理及其制备技术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万,主要参加者主要研究领域:光电发射材料、成像器件与系统、光电测试、微光与红外图像处理和仿真等

 

张俊生

南京理工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1 光电信息探测与图像信号处理 2 光电成像器件及应用

现作为负责人主持课题10,其中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总装预研基金1项,江苏省产学研联合创新基金1项,国家重点实验时开放基金3项,校自由探索课题1项,企业课题3项(含200万课题1项);作为骨干成员承担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防基础、国防预研等纵向项目以及横向开发科研项目等20多项课题研究; XXX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国家973项目 220万变掺杂GaAs光电阴极掺杂结构设计与量子效率理论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万变掺杂GaN光电阴极材料机理与激活技术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0 XXXXX关键技术研究兵科院 30 XXXX器件研究兵器科学研究院 60 XXX检测仪兵器第205 85.2 XXX测试装置兵器第205 139.5 XXX动态测试仪兵器第205 118 XXX光谱仪横向 75.8 xxxx系统研究 15 xxxx系统研究 80

张益军

南京理工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1、半导体光电探测材料设计与制备  2、紫外-红外成像器件与系统及相关测试技术 3、超高真空原位表面分析技术

主持项目: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基金;

核心骨干参研项目:国防973 重大基础项目子专题、总装瓶颈项目、国防科技预先研究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武器装备预研基金项目;

目前同时承担优势学科平台建设项目——新型光电功能材料设计、制备与分析实验平台,预算500万,通过超高真空互连技术,建设真空度更高、技术更先进、集多种表面分析手段于一体,在软、硬件方面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超高真空光阴极制备与原位表面分析集成系统,该系统将拥有多信息量控制、X射线光电子能谱、紫外光电子能谱、氩离子溅射、原子氢清洗、高温加热、微量进气控制、残气分析、日盲紫外至近红外光谱测试等功能,提供强大的表面分析能力和丰富的信息量,有望突破目前对光阴极相关机理问题研究的瓶颈,将使团队的光电发射材料研制能力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韩韬

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 2002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2004年晋升为副教授。2009年被学校选聘为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并晋升为教授。2008年入选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人才计划,获得上海交通大学教学新秀称号。

1、 基于超声技术的新型传感器、执行器与自动检测。包括声表面波无线传感器结构设计、无线传感器阅读器的射频电路设计、基于DSPFPGA系统的硬件设计和微弱信号检测与处理;

2、 视觉传感与检测系统设计、数字图像融合及模式识别。

研究方向已连续三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并得到电子产业发展基金以及若干企业资助的关于声表面波射频标签与无线、无源温度、压力等传感器的应用预研项目。IEEE会员,IEEE Trans. on UFFCInter. J. Applied LogisticsScience in China和传感技术学报等杂志审稿人。中国声学学会理事,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过程控制分会理事,《压电与声光》杂志编委。

段玉聪

海南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

服务计算,软件工程,人工智能,大数据,信息安全

 

国际电子与电器工程师协(IEEE)高级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CCF高级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服务计算专业委员会(CCF TCSC)委员IEEE ICIS大会程序委员会委员/分会主席IEEE SNPD大会程序委员会委员/分会主席教育部学位中心研究生论文评审专家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总决赛)评委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审专家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审专家担任多个国际期刊审稿专家包括: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IEEE Transactions on Services Computing等。

参加兵总九五、十五预研项目支持的基于CORBA的工程数据库协同工作环境系统设计和开发主持韩国科技部BK21博士后基金一项,参加参加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Le2i实验室Archi3D项目,主持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信息科学学部项目(NO.61363007主持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信息科学学部项目(NO.61662021)。 发表和接受的论文100余篇,SCI检索15篇,EI检索收录100余次。论文被二十余个国家的作者和机构引用。Google学术统计论文已被检索和引用近700百次。

中国国家发明专利受理80余项,已公开40余项。

张志华

同济大学副教授硕导博士同济大学近代物理实验室主任。

 

从事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非晶多孔固态材料和薄膜材料,主要进行纳米材料中有关光学、热学、电学问题的探索。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上海市科委国际合作项目AM基金上海市晨光计划项目同济大学青年优秀人才培养行动计划等多项科研项目,获得过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上海市自然科学二等奖等奖项。

 

 

Copyright 2025 Auto Parts All Right Reserved 欧洲杯正规投注下单平台(官方)网站/网页版登录入口/手机版  河南南阳市长江路80号 网站: www.kmabj.net

Baidu
sogou